文生‧梵谷 (1853-1890) Vincent (Willem) Van Gogh
生於1853年三月三十日於荷蘭Zundert
逝於 1890年七月二十九日於巴黎近郊的Auvers-sur-Oise
是繼倫勃朗〈Rembrandt, 1606-1669〉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。他和高更、
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。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,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,提
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,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。文生27歲時才開始繪畫, 係短短
十年間, 繪畫了八佰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,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, 只能長期依賴
弟弟 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。
他的一生,就正如畢卡索所說: 『這人如不是一位瘋了,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。』
(“This man will either go mad or he will outpace us all” )
梵谷生於荷蘭一個牧師的家庭,為家中長子。他的爺爺和姨丈都是德高望重的牧師,又
有兩個經營跨國畫廊生意的叔伯,令文生自小對宗教和藝術,有特殊的興趣。
1873年, 文生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,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。後來, 因為失戀,
梵谷嘗透了愛情的苦楚,他辭去畫廊的工作,心投身傳道,以安撫人類痛苦的心
靈。
1876年,文生在學校擔任義務教師,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。1878年,文生到比利時Borina-
-ge礦區擔任傳道員的工作。礦區人民生活的困苦,大大震撼了文生;礦區的小孩八
歲就要到礦洞幫手搬運,十三歲就得挖掘煤礦, 三十歲左右就會患上肺病,一般活
不過四十歲。他們辛勞了一生,也不能換取溫飽。為了和礦民打成一片,文生用煤
炭塗黑自己的臉頰,在煤渣堆中撿拾煤屑,送給區內的老弱。又把自己所有的金錢
、食物、衣服分派清光,也無法幫助到這麼多的貧民。他甚至為了改善礦區人民的生
活,不惜親自到煤礦公司, 為工人爭取合理的工資,及較安全的工作環境,結果不但
徒勞無功,且引起教會的不滿。就在這年冬天,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,傷亡慘重,上
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,令文生對宗教開始失望。1879年,教會撤除了文生的職務。
被撤職後的文生仍然留在礦區,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,並認定此為其人生的意義,亦
得到弟弟 Theo 經濟上的支持。
1881年,梵谷回到荷蘭鄉間,過著刻苦的生活,以農民、工人為對象,繪畫了大量素描。
1885年,文生到安特惠普的表姐家中,跟隨表姐夫 Mauve 學繪畫。由於文生的固執,對繪畫知
識的渴求,頗令其表姐夫煩躁,最後弄至不歡而散。1886年,文生跟隨弟弟,去到藝
術之都巴黎,認識了高更、塞尚、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,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
板畫的影響,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。
1888年,梵谷受塞尚的影響,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,尋找創作的靈感。他在亞耳定居,並在
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,當中卻只能買出一幅 (註:紅葡萄園) ,得到一則畫評。在貧困
的生活中 ,赤熱的陽光下,不竭的創作令文生變得神經衰弱。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,
文生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亞耳共同居住,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。但兩個固執的藝術
家共同生活的結果,卻是不斷的爭吵。在一場劇烈爭執後,高更大怒而去,梵谷無法
阻止,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,竟割下自己的左耳。從此,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
友,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。
1889年,文生入住 St. Remy 的精神療養院。1890年5月,梵谷搬到 Auvers-sur-Oise, 靠近弟弟
居住,並在短短兩個月內 ,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。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,有如
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,使他心力交瘁,精神瀕臨崩潰。
1890年7月27日早上,文生‧梵谷在麥田中吞槍自殺,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,享年37歲。
梵谷不描繪任何事物,他就是他畫中的主題和目的。而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太過強烈,他只得消失。
- Dec 21 Tue 2004 03:41
文生‧梵谷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